生命科学学院首页北京师范大学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易胜博» 学术动态
详细信息
【易胜博】乌贼变色伪装的神经机制
    2024-04-02  浏览次数:

主讲人:梁希同 教授

2024322日,北京大学 梁希同研究员受我院生物系邀请,为我院师生做题为“乌贼变色伪装的神经机制”的报告。本次报告在116教室进行。本次报告由王友军教授主持,还有嘉宾教师及学生参加。

                                             

11.jpg

 

乌贼属于头足类动物(cephalopods),该类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最复杂的神经系统且与人脑组织相互独立。研究章鱼可以了解除人脑外的其他结构产生智能、算法、行为机制等等。

章鱼的神经系统通过调控色素细胞中机械纤维收缩程度,来精确控制每个细胞的色素变化。它能观察比较其体表与环境的颜色区别,并以色素细胞作为变色单元快速改变其体表的颜色,完成对环境的拟态。梁教授团队利用高精度阵列成像系统拍摄乌贼全身105个色素细胞中每个细胞的动态变化,对章鱼的变色伪装行为进行了定量行为分析。发现章鱼变色不是通过决策-实现机制实现的,而是利用搜寻-收敛策略完成的。

12.jpg

此外,梁教授团队进行神经环路比较研究:利用耳乌贼无法完美通过变色形成伪装的特点,发现墨鱼与乌贼控制运动神经元脑区的运动神经元、色素细胞数量均不相同。危险变色轨迹有固定变色程序而伪装变色轨迹是随机的。研究者认为两种系统独立存在。危险信号来临时,通讯系统将覆盖伪装系统,危险消失后快速恢复。最后,梁教授为大家讲述利用章鱼分布式神经控制可以制备防身软体机器人的相关思路和方向。

 

精彩报告后,师生们就乌贼视觉研究方法及视觉范围、乌贼肌肉的收缩形式等展开讨论。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于头足类神经系统、伪装及防御变化机制、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使同学们开阔视野,为实验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态学研究所 |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 动植物标本馆 | 生物学通报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权所有:易胜博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进入原网站